61年前的今天,新中國已經成立十周年,我們的祖國還在“貧油”的沙漠中苦苦跋涉。隨著1959年9月26日黑龍江松基三井第一股油流的奔竄,徹底打破了西方國家對中國貧油的論斷。“發現石油,開采更是關鍵”,在以“獨臂將軍”余秋里為首的老革命家帶領“鐵人”王進喜等老一輩“大慶”人,抱著“有條件上,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”的信念,用滾杠加撬杠,靠雙手和肩膀,奮戰三天三夜,終于把38米高22噸重的井架迎著寒風矗立荒原!這是何等的意志!這是怎樣的精神!就這樣,經過艱苦奮戰,開采出新中國的第一口石油生產井。此后,就是沿著這種催人奮進的“大慶精神”,中國逐漸走上了“能源強國”之路!說到底“大慶精神”就是“愛國、創業、求實、奉獻”。
“大慶精神”在魯西化肥廠創建之際就得到了傳承。1976年,為擺脫魯西地區肥料供應不足的困難,八個縣市的化工單位抽調精英,組成“魯西建廠黨員突擊先鋒隊”,全區大會戰,共建“魯西化肥廠”。還記得老黨員杭伯達當時是茌平化肥廠抽調來的骨干,每每談起那段經歷他都動情的說:“為了國家,為了老百姓有化肥用,我們那時就是有這一股子勁兒,餓了啃一口干饅頭,渴了喝一口機井水。白天緊張忙碌,晚上挑燈夜戰,經常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,沒有工具就人拉肩扛……”就這樣,僅用一年半時間就建成了1.5萬噸合成氨裝置。魯西人硬是憑著一種頑強奮進的信念,一種奔騰不息的魂魄,一種積極開拓的意志,一路奮進,生生不息,這是“大慶精神”在我們魯西的最初體現。
其間,峰回路轉,百轉千折,盡管魯西在后來的發展中遭遇過無數的激流和險灘,但在以張金成同志為代表的魯西人硬是憑著“產業報國”的信念,憑著鍥而不舍的精神,堅持理性、穩健、積極的指導思想,秉承先進、適用、持續的基本原則,持續改進,不斷地自我革新,自我完善,把“大慶精神”在魯西這片熱土上不斷延伸,從而走出了一條具有魯西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。
2004年,面對企業發展的瓶頸期,集團黨委高瞻遠矚,適時調整發展戰略,提出“多賺錢,少花錢,集中力量建設魯西工業園”的發展思想,從此,集團萬余名員工艱苦奮戰,在廣闊原野上再次創業,拉開了萬眾奮進、全力建設工業園的序幕,由此也奠定了我們魯西工業園區深厚的發展基業。建設工業園初期條件十分艱苦,交通不便,很多項目建設者們吃住在工地。
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,集團黨委認真分析企業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和企業現實情況,以宏偉的氣魄化危為機,果斷決策,積極延伸產業鏈,連續上馬硅化工、煤化工、氟化工等一系列化工項目。自行設計、自行制造、自行安裝,一個個建設奇跡應運而生,打破一個又一個紀錄。
聚碳酸酯作為魯西集團近年自主研發的核心項目,開發之初也是歷經千難萬險。開車的時候,物料堵塞特別嚴重,許多人對開車成功都沒有了信心,可是集團黨委書記張金成矢志不移緊盯生產現場,一邊為大家鼓勁兒,一邊現場梳理工藝流程和指標。當時已年近六十他,冒著零下十幾度的低溫,在聚碳酸酯現場四層的框架爬上爬下,與技術團隊一起摸索與實驗,指導著一個又一個方案的測試與實施,終于解決了那項關鍵性的技術難題,打破了國際壟斷,成為由企業主導,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第一家。
無數的奮戰,無數的開拓,魯西人大力弘揚和傳承“大慶精神”,將一個萬噸小氮肥企業發展成為集化工、化肥、化工工程、科技研發、國際貿易、新能源裝備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企業集團,把“魯西”做成了中國資本市場和新材料界的知名品牌。如今,魯西融入了中化集團大家庭,站在了一個更高的起點。魯西人必定會在黨的領導下,繼續大力弘揚大慶精神,懷揣“產業報國”的熱忱,積極踐行中化集團“科學至上”的核心價值理念,不忘初心,砥礪前行,為實現“創魯西品牌,做百年企業,建世界一流園區”的宏偉愿景,不懈奮斗!